English

乐山大佛保护愁煞人

2000-10-02 来源:生活时报  我有话说

据新华社成都电闻名世界的乐山大佛近10多年来风化日趋严重,尽管人们一直在寻求保护良策,但至今仍未找到有效办法。

始建于1280年前的乐山大佛由于受风吹、酸雨、水渍、江水冲击和游人日增的影响,加上大佛地处亚热带湿润区,又建在本身强度不高的红砂岩上,近年来大佛风化明显,发髻脱落,鼻梁发黑,佛容日渐黯淡。

据史料记载,乐山大佛在唐朝初建时期曾有“大像阁”保护佛体,后毁于明代兵火,如今在大佛两侧的崖壁上,仍可见残存的几十个梁柱孔穴。据专家们考证,大像阁独道的排水体系对大佛的防水渗透、冲刷、防风化和通风排湿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,如果没有大像阁庇护大佛数百年,大佛也许早变成一堆石头了。中外专家们忧虑,没有了大像阁庇护的乐山大佛恐怕不能维持多久,也许百年以后甚至数十年后人们就难睹佛容了。

据乐山大佛管委会介绍,大佛现状牵动了海内外,各地人士提出的保护方案归纳起来有3种:一是重建古代“大像阁”,再现唐代大佛“为楼13层”、“佛阁与山齐”的原貌;二是为大佛建造一座钢玻璃结构房,采用现代先进的采光效果,既能护佛又不碍观瞻;三是在大佛头上建一个顶,既能防雨,又能让游人朝拜。然而专家们指出,人们的建议从文物保护的角度虽然合理,但综合起来看又不尽可行。专家们认为,第一种建议无疑削弱了大佛在人们心目中早已根深蒂固的“山是一尊佛,佛是一座山”的壮观景象;第二种建议违背了我国文物保护“修旧如旧”的原则;第三种建议则让佛变成了道士。据悉,乐山市近年来曾先后投入巨资维护大佛,但收效甚微,风化呈现出加剧之势。不久前,联合国世界遗产组织官员和专家考察了乐山大佛,并对大佛保护举行了“会诊”,认为如何科学地保护大佛,实际上是个世界性的难题,建议聘请世界一流专家对此开展专题性研究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